2025年4月11日,在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第二工业中心,一场具有示范意义的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拉开帷幕。由华为机器有限公司、中南国际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武汉职业技术大学三方共建的中南华为24级校企联培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在数字能源领域迈出关键步伐。
【校企联动共育英才】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杨俊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阶段,亟需兼具技术创新能力与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他勉励学员把握校企联合培养机遇,夯实专业根基,立志成为科技自立自生的中坚力量。
【产教融合创新赋能】
作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样本,该项目开创性地构建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双身份、教学双场景培养模式。中南国际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黄威在开班仪式上谈到,这种深度嵌入产业需求的育人机制,正是破解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性矛盾的关键路径。当传统教育还在进行知识传授时,我们的学员已在真实生产环境中锤炼技能;当普通学生还在适应企业规范时,我们的培养标准已与华为认证体系全面接轨。黄威强调。
【华为筑基技术领航】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高级专家孙总详细介绍了华为在全球科技领域中的优势地位,分享了华为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以及国际竞争中的成功经验。他强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中南华为校企联培项目正是培养未来技术领军人才的重要平台。他期望各位学员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机会,掌握前沿技术,挖掘自身潜力,展现个人风采,为未来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员宣誓立志成才】
在庄重的宣誓环节,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王馨同学的话语铿锵有力:我们既是学校在籍生,更是华为准员工,必将以双重身份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这种身份认同的转变,正是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精髓所在。据悉,该项目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双螺旋育人架构,企业工程师全程参与课程开发,将数字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转化为教学项目。华为机器有限公司孙总特别提到,企业不仅投入教学设备,更应将企业员工内训体系完整植入人才培养过程,实现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作业即产品的深度转化。
据悉,校企合作开展联培项目始于2022年9月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领导班子的战略布局。在项目培养方案设计上,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雪带领专业负责人团队与华为技术专家历经多轮磋商,打造出基础模块筑基、提升模块强技、综合模块拓界的三阶递进培养体系。培养周期精准划分为职业认知导入(校企双向浸润)、校内理论强化(华为认证课程嵌入)、基地实战进阶(产线跟岗实践)三个阶段,形成从职业启蒙到技术精进的完整闭环。
针对华为数字能源领域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实施三关六考选拔机制开展选拔,即学员需通过简历筛选、文化考试、综合测评与专家面试等多维度考核,最终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49人和2024级50人顺利入围此项目。
在质量保障方面,校企双方创新建立了双循环管控机制。由企业技术骨干和院校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团队,每学期召开联席教研会议,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动态认证体系则通过理论考核+模拟操作+产线实测三维评价,确保人才输出质量完全匹配华为预备技师的岗位标准。
这种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深度合作模式,不仅破解了产教两张皮难题,更探索出中国式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随着《职业教育法》修订实施,中南华为校企联培项目的实践将为全国职业院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审核 李雪)